今年北京高考跟往年有点不太一样。
一个很大的看点就是,高分考生不再集中在几大教育强区,而是多点开花,京郊的教育实力越来越凸显。
这也证明了,在北京教改的持续布局下,更多优质生源留在本区,北京全市教育优质均衡程度大幅度提高,北京的教育格局正在被改写。
作为房山区唯一一所市级示范高中,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近年来也不断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附中风格的办学之路。
学校的教育增值力十分抢眼。据介绍,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学校三年的培养,均能实现跃升发展。近三年高考高分段学生平均分620分,600分以上学生,中考入口平均区排名240名。2024年高考最高分考生693分,叩开了北京大学的大门。今年高考,北师大良乡附中600分以上49人,最高分672分,对应市排名1157名。
展开剩余89%王牌师资实力托举,
高分逆袭“so easy”
三年前,贾朔同学以区排135名的成绩来到北师大良乡附中。高一时贾同学下滑得厉害,从年级十多名滑落到三四十名,英语和语文更是像两座难以攀越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就在贾同学自己都快要放弃自己的时候,老师们敏锐地发现了他的困境,及时拉住了他。
英语老师为他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不再机械地死磕单词书,而是大胆把新学的词汇用在作文里;每周聚焦一个小话题,系统积累地道表达;每天一篇英文阅读,从“任务”变成了“习惯”……这些调整,让贾同学的英语成绩稳步上升。
面对令他头疼犯难的文言文,语文老师督促他熟读熟背课内古文、古诗,因为“文言文是最好拿分的部分,难词、新义其实都藏在课本里”。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文言文成了他的稳定得分项,成绩也终于有了起色。
在高三冲刺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们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语文老师把《红楼梦》庞杂的人物谱系、关键事件浓缩成方便携带的“小绿本”,让鸿篇巨著变得触手可及;
数学老师化身“庖丁”,将历年模拟题按模块精准解构,汇编成“小蓝本”,帮学生直击痛点、精准突破;
英语老师采撷各类话题的满分作文与核心素材,集成“小红本”,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
这些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彩色宝典”,让贾同学的成绩有了飞速进步,最终高考时取得了672分的好成绩。
专业之外,敬业是北师大良乡附中老师托举学生的另一个“肩膀”。
如今已就读中央民族大学的夏金同,是北师大良乡附中2024届毕业生。回忆起母校,他最深的印象是“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老师很负责任”。
“每次课间,问问题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老师也非常贴心,有的做了贴纸给学生安排好顺序,有的摆开场地让更多同学进来参与答疑,有的老师直接进班级和同学互动……师生其乐融融的场景至今让我怀念”,夏同学说道。
北师大良乡附中坚持人才发展优先战略,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持续高速发展、学生成长的基础性工程。据了解,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86人,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近60%。特级、正高级教师10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4名。各学科实力雄厚,学科特色建设成果突出。拥有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等五大学科竞赛辅导教师团队。
“一所愿意真正站在学生立场的学校”
助他圆梦北大!
自1998年建校以来,北师大良乡附中始终秉持着坚守“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海纳百川”强调的是多元、包容,学校也在为学生发展搭桥铺路,让他们能更自在地在大海中遨游。
“良乡附中是一所愿意真正站在学生立场的学校,学校和学生一起协作,一起解决问题,助力学生走向更远的未来”,2024届毕业生林嘉恒同学这样说道。
在北师大良乡附中,没有强制性作业,没有统一进度,有的是1V1师生互动、面批面改、小群体研讨、小专题分析、小模块梳理……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给予他们自主规划并解决个性化需求的自由空间。
“学校这个做法真挺大胆、挺震撼的,但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完成任务’之外的意义,”林同学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林同学的潜力充分被激发,高考时他以693分高分圆梦北大。
此外,北师大良乡附中还通过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学科活动搭建起知识通向素养的桥梁,在跨学科实践中激活思维火花;机器人社、编程社、博物馆社等社团成为锻造学生品格的熔炉;国际视野的拓展则让青春脚步迈向世界……得益于此,学校在各级比赛中保持区内领先,在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模拟联合国、辩论赛、艺术节、运动会等广阔舞台上,均有良乡附中学子的卓然风采。
建校以来,北师大良乡附中也为社会输送了超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多名优秀学子相继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录取,更有大批毕业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
京城唯一“祖冲之书院”,
深入探索数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急需具备创新能力、跨学科视野的领军人才,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翱翔计划”基地校、房山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北师大良乡附中以科技创新特色课程为牵引,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课程包括数理类特色课程群、艺术体育特色课程群、德育课程群、人文特色课程群、综合实践类特色课程群等。培养模式上,学校倡导以真实问题为驱动,构建“实验室深研、校园活化、社会赋能”的三级实践场景,让创新从理论走向应用,从课堂走向生活。
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科学家团队走进中学课堂,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活动,提升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11月,北师大良乡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以“全面发展,数理见长”为育人特色,统筹利用集团内部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力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和多样的培养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北师大良乡附中还成立祖冲之书院,依托祖冲之书院,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入学校在数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近年来,北师大良乡附中学生在五大学科竞赛,以及全国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全国中学生趣味力学执着竞赛、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及市区级竞赛中荣获重量级奖项。
同时,作为房山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北师大良乡附中也承担着为区域输送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十余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持续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区内外开放,助力区域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以《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物理创新实验》等为代表的系列精品课程,目前已完成九批共600人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学习。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发布于:北京市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