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有关MK-2和MK-3战斗机如何超越中国PL-15导弹的消息引人注目。通过Cobra-G研究小组的努力,印度似乎寻找到了一条逆向工程PL-15E的途径,这让他们对击败霹雳15的可能性充满了信心。早前,在印巴空战中,印度方捡到一枚在作战中发生故障的PL-15E导引头,这一导引头保存较为完整,经过初步评估后,已交由专家组进行详细的逆向工程分析。
印度媒体对此次Cobra-G专家组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在印巴空战期间扮演了关键角色,及时分析战局并帮助印度空军调整战术,成功多次拦截了PL-15导弹。这为他们后续的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珠海航展上发布的相关信息,印度确认捡到的导引头确实为PL-15E。印度方专家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将能够使MK-2和MK-3在战斗中超越PL-15的能力。
尽管PL-15E被视为减配版,但其对中国相关技术的研究价值不容小觑,特别是在雷达算法和抗电子干扰能力方面。印度方认为,借助专家组的研究,他们将能够找到针对PL-15的有效对策,从而提升自身的空对空作战能力,甚至打败原版的PL-1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态度似乎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初,印度对捡到的霹雳15“完整”残骸并不重视,甚至质疑其研究价值。
展开剩余68%在印度方面看来,PL-15E并没有达到其自家阿斯特拉导弹的先进水平,特别是阿斯特拉的另两个即将面世的升级版本。阿斯特拉Mk2的射程达到了160公里,而Mk-3的射程则可达到350公里,这使得与PL-15E的比较显得更加不必要。印度甚至提到,自己的Mk1性能优秀,早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生产,但此次冲突中为何MK1及光辉战斗机都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仍然让人困惑。
尽管印度方面对阿斯特拉的远程打击能力表示信心,但真正的效果仍需验证。西方国家对印度捡到的PL-15E导引头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视其为重大的情报突破,迫不及待想参与逆向研究。自从印度确认捡到较完整的导引头后,西方国家纷纷主动接触,希望能够借此一探中国装备的弱点,因为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当前仍然有限。
印度不久后便意识到,霹雳15E的残骸成为了国际上的“热门商品”,英、美、法、日等国都希望借此机会找到破解PL-15的方案。尤其是法国,对如何使其阵风战斗机能够有效应对霹雳系列导弹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印度方面对此乐见其成,寄希望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巩固自身在与巴基斯坦的军力对比中所占的优势。
各国试图通过逆向研究,研发出能够干扰和欺骗PL-15E导弹的技术,以确保未来在与中国装备作战时,能够有效对应。而聪明如印度很快便意识到,能够将这次研究成果作为筹码,加强与美国、法国等国的技术合作,甚至要求转让急需的先进技术。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印度的专家已开始进行逆向研究,希望能够找出打败霹雳系列导弹的方法。
然而,尽管印度在逆向工程方面的努力可圈可点,但真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仍具挑战性。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捡到的导引头生产日期为2015年,且是一款减配版本,实际上所涉及的技术对于当今的中国已显得相对过时。同时,也让人对印度是否真的拥有这种逆向工程的能力产生疑虑,毕竟他们在制作PPT方面颇有一套,但是否能将其转化为实质性成果,仍然值得商榷。
就像印度的阿斯特拉项目,这个计划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启动,甚至比中国的霹雳12导弹还要早,但我们的霹雳17导弹已经快要服役,MK1在印巴空战中则未能如愿出场。印度若想在逆向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除了研究技术本身,更需直面现实、不断进取。
发布于:天津市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